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 首页
  • 热点
  • 焦点
  • 探索
  • 娱乐
  • 知识
  • 休闲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都是套路!AI造假起账号,3到15天“吸粉”过万再变现

    都是套路!AI造假起账号,3到15天“吸粉”过万再变现

    发布时间:2025-09-13 06:03:57 来源:蓬赖麻直网 作者:焦点

    外国人熟练演唱中文歌曲、吸粉银发奶奶传授养生秘诀、都套到天氛围感女孩分享穿搭美学……社交媒体上,造账号再变一些AI生成的假起视频关注度颇高,“细节满满”让很多网友信以为真。过万“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吸粉不少社交账号利用AI技术造假、都套到天博眼球快速“吸粉”起号,造账号再变进而变现。假起

    近期,过万多个平台对“AI起号”现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吸粉清理违规内容并封禁部分账号。都套到天

    AI造假起号成新套路

    广西市民王夏经常刷到这样的造账号再变视频:“帅哥”“美女”高频率更新日常生活,并在评论区与网友频繁互动。假起由于熟悉AI软件,过万王夏很快发现这些视频的主角是AI数字人,“但视频没有任何AI生成提示字样,好几个账号显示来自同一家MCN公司”。

    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日益普及,不少内容创作者通过AI创作出更具想象力的作品。但也有一些人利用AI造假,无底线博眼球,作为起号变现捷径。

    记者在某社交平台上发现,部分账号将目标锁定中老年女性群体,利用AI打造“完美熟龄女性形象”,搭配“40+、50+长这样,怎么样”等话术,进行“年龄焦虑”营销。

    此类账号发布的穿搭、保养、护肤、养生等视频多未设置AI生成提示,不少网友误以为是真人,在评论区咨询保养方法。一些账号背后运营者则借机推送“三无”保健产品广告,还有“水军”互动造势。记者注意到,虽然部分视频存在明显技术破绽,但浏览、点赞、评论量依旧不少。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主流网络平台普遍升级AI内容识别系统,要求对AI生成作品添加标注,但仍有一些人采用各种手段绕过审核。

    “平台甄别AI内容主要依靠特征性技术痕迹,一些起号者通过多种手段削弱特征痕迹,逃避平台标注。”重庆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彦说,如通过微信转压缩等方式改变视频文件代码结构,再上传至平台,就较难判定为AI生成内容。

    记者用一款AI软件生成一张人像图片,裁掉AI生图软件水印后发布在社交平台上。发布后,平台系统并未自动识别、提示添加标注。相当一部分网友辨别不出这是AI生成图,纷纷点赞、发送私信,账号后台收到超200条消息。

    起号有教程 多手段变现

    记者调查发现,社交平台上有不少AI造假起号的教程,情感、养生、颜值等类别是“重灾区”,相关帖子常以“条条是爆款”“最适合普通人入局”“3天暴力起号”等为噱头。

    以一则“养生赛道”起号教程为例,先向AI软件输入器官、食物等关键词,生成吸睛文案,批量产出拟人化素材、智能合成动态视频;再在片尾设置养生知识问答,引导互动并刺激转发,以提升账号互动权重。该教程声称:“按照此方法,单条视频制作最快仅需15分钟,单账号日均收益可达500+(元)。”

    有专营平台起号的商家告诉记者,只需缴纳1680元,3到15天即可运营出一个万粉AI账号。当账号积累一定流量后,就可以通过电商带货、账号转卖等方式变现。

    “后面的电商带货,从直播间搭建、选品策略、话术设计到违禁词规避等,我们有一套运营体系,学员照葫芦画瓢就行。”一名售卖AI账号起号教程的商家说。

    一名博主透露,她借助AI软件生成的“氛围感美女”视频在多个平台“吸粉”过万,接到不少推广商单,月收入在1万元左右。

    有商家称,手上有未标注AI生成的“美女”账号,粉丝量均在一万以上,且为“三无账号”(无实名、无账号违规、无作品违规),“现在平台风控很严,账号会升值”。

    该商家说,这些账号销售十分火爆,买家经常催着加急起号,有个合作商“一周就要几十个万粉号”。在其提供的交易截图中,9个账号的成交价从700元至4000元不等,而百万粉丝的号要十几万元。

    记者搜索发现,社交平台上有众多网友求购和出售账号。一名卖家称,2.5万粉丝的AI养生号售价6000元,11万粉丝的AI宠物号售价1.6万元,11.7万粉丝的AI母婴号售价1.35万,这些账号同样为“三无账号”。

    一名账号售卖者在朋友圈展示销售火爆。(网络截图)

    阻断AI造假起号利益链

    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买卖、出租、出借互联网账号。多个网络平台规定,账号仅限本人使用,禁止以任何形式出租、转让、售卖或以其他方式许可他人使用账号。

    重庆公孝律师事务所执行主任徐斌表示,AI造假起号灰色产业链是技术异化的结果,可能造成低俗猎奇信息泛滥,加速虚假新闻、谣言传播,扰乱网络空间秩序,亟待加强清理整治。

    今年4月以来,中央网信办部署开展“清朗·整治AI技术滥用”专项行动,聚焦AI换脸拟声侵犯公众权益、AI内容标识缺失误导公众等AI技术滥用乱象开展重点整治。第一阶段累计处置违规小程序、应用程序、智能体等AI产品3500余款,清理违法违规信息96万余条,处置账号3700余个。

    前不久,多家互联网平台发布专项治理公告,重点整治AI批量造假、AI起号引流带货、转让销售AI虚拟账号等违规行为。

    李彦等专家认为,AI造假起号的背后,涉及技术提供者、传播平台、内容发布者等多个参与方,技术、数据等关键信息存在壁垒,需加强协同治理,多方共同打击违规行为。

    北京邮电大学互联网治理与法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谢永江建议,技术提供者强化技术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研发,提供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平台提高对深度伪造内容的检测精度,进一步完善相关规则,明确对AI造假起号等违规行为的界定和处罚标准等。

    阻断违规账号的流量变现,是从根源上打击黑灰产业链的关键。受访专家建议,监管部门应督促平台履行治理责任,建立违规账号“黑名单”,对高频、反复触犯平台规则的账号主体加大处罚力度,禁止违规账号进行带货、卖课等商业活动,持续开展AI造假起号整治,切断其获利渠道。

    谢永江说,还应鼓励公众参与乱象治理,如举报可疑账号、引入专业机构开展评估等,“真实、优质的用户创作,是平台活力和创新的源泉”。

    • 上一篇:全球媒体聚焦丨知名学者杰弗里·萨克斯:中国开创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治理模式
    • 下一篇:F1意大利大奖赛排位赛:维斯塔潘创纪录夺杆位

      相关文章

      • 俄国防部:俄武装力量卫星集群实现24小时通信
      • 全国首家!广西行刑衔接食品检验实验室揭牌
      • 给孩子选玩具牢记7点!广东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消费指引
      • 推进检验检测服务重点产业链!江苏省市场监管局出台9项措施
      • 外媒:美国开始从叙利亚撤出数百名士兵
      • 广西市场监管局部署加强2023年春节期间市场监管
      • 上海:牵挂在心!节日保障有他们
      • 湖北大力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制度
      • 媒的说丨恶劣天气该不该点外卖?请别再焦虑!
      • 安徽两年为轻微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减免案件处罚金额近8000万元

        随便看看

      • 致敬!广东一批单位和个人获无偿献血“国家级”表彰奖励
      • 海南省市场监管局十项举措助力上市企业高质量发展
      • 黑龙江省发布首批开放许可专利
      • 内蒙古市场监管局发布《网络交易平台经营者主体责任清单》 进一步规范网络交易经营行为
      • 金正恩现场观摩朝鲜导弹总局碳纤维固体燃料发动机地上点火试验,评价:近来最具战略性质的成果
      • 《内蒙古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行政处罚裁量权适用规则》出台
      •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开展全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培训
      • 四川:做好食品安全风险分层分级管理
      • 云浮罗定原创歌手刘园园:用歌声唱响兴乡梦
      • 黑龙江省市场监管局开展全省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风险防控能力培训
      • Copyright © 2025 Powered by 都是套路!AI造假起账号,3到15天“吸粉”过万再变现,蓬赖麻直网   sitemap